包砣网

搜索
查看: 5205|回复: 0
收起左侧

[通山美文] 人间值得

[复制链接]

164

主题

164

帖子

5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56
发表于 2025-6-24 10: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北
人间值得
    六月的雨带着股黏腻劲儿,跟块浸透了水的抹布似的搭在窗沿上。周日上午十一点,我撑着把褪了色的蓝布伞上楼接女儿,伞骨缝里漏下的雨丝,凉津津地打湿了后颈。她背着粉色小书包冲出楼道,鞋尖沾着点泥星子,往车里钻时嘟囔:"爸,菜场地上全是污水,要弄脏我的亮亮鞋。"
    这双鞋是上周她妈买的,鞋面缀着塑料水钻,走起路来叮当作响。我发动车子时瞥了眼后视镜,她正蜷在安全座椅上抠鞋上的泥,小眉头皱得像颗晒干的梅干。忽然想起姐姐的儿子,那个在国外常春藤名校读硕士的外甥,姐姐总跟我说:"能考上好学校,全靠小时候报的补习班够多,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车子拐过三个路口,雨势小成了牛毛。女儿忽然指着窗外喊:"爸,看那个卖馒头的!" 街边三轮车上支着白塑料布篷,馒头的热气从篷布缝隙里钻出来,在冷雨里凝成白雾。卖馒头的老汉戴顶旧草帽,正戴着薄手套给顾客递馒头,蒸笼里的老面馒头呈长方形,表面裂着细密的纹路,像老汉笑起来时眼角的褶子。
    我家附近的月亮湾菜场就在前头。说是菜场,其实更像条活泛的老街,临河的水泥路被踩得发亮,桥附近的乡民每天天不亮就挑着担子过来,拐角处的豆制品店总飘着豆浆香。
    今早路过时,见个穿蓝布衫的老太太端着搪瓷缸打豆浆,缸沿还沾着昨夜的茶渍。对面烧饼炉正 "滋啦" 响着,新出炉的芝麻烧饼摞在竹匾里,散发出诱人的面香。
    "张师傅,今儿的豆腐脑还有不?" 有人在豆制品店门口喊。
     掌勺的张师傅头也不抬:"早卖光了!明儿赶早来,给你留碗稠的"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街上演着,像老唱片机里的曲子,听着耳熟却百听不厌。进了菜场,湿冷的空气里混着泥土、鱼腥和蔬菜的清气。卖青菜的婆婆蹲在竹筐前择菜,枯叶 "簌簌" 掉在脚边,筐里的小油菜还沾着晨露,叶子绿得能掐出水来。隔壁摊的河鱼在盆里扑腾,银鳞溅起的水珠落在摊主的鞋子上。
     "帅哥,要买点雪里蕻不?" 粗陶坛边的妇人冲我招手,坛口蒙着蓝花布,掀开时酸香混着泥土气扑脸来,芥菜叶上还凝着晶亮的卤汁。她指甲缝里嵌着黑泥,说话时嘴角扬起的纹路里也沾着点菜叶碎屑。我蹲下来挑拣时,听见她跟邻摊的老汉念叨:"昨儿下了整夜的雨,地里的萝卜该裂了缝,明儿得早点去刨。"
     忽然想起老舍在《四世同堂》里写过:"北平的菜市场像幅活的风俗画,卖菜的把扁担压得咯吱响,那声音里有生活的重量。" 此刻这条小街,又何尝不是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卖藕的妇女正给顾客掰扯粉藕和脆藕的区别,她粗糙的手指按在藕节上,指腹的老茧蹭得藕皮沙沙响:"粉藕中又属七孔藕煨汤最面,九孔藕炒着吃脆得很,你家要是炖排骨,就拿这节胖的。"
     街角的酒坊这时又飘来了阵阵酒香,酒坛堆得像座小山,坛口盖着的棉布盖子都发了黄。打酒的汉子往搪瓷壶里倒酒时,酒液挂在壶壁上形成细流,在天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旁边卤菜摊的熏肉刚出锅,热油 "滋啦" 声里,摊主用长筷夹起,油滴落在盘子上,腾起的青烟里全是甜丝丝的酱香。
     女儿拽了拽我的衣角:"爸,我想吃那个烧饼。" 她指的是刚出炉的芝麻烧饼,摊主正用纸包着递给顾客。我买了两个,热乎乎的烧饼捏在手里,芝麻粒簌簌往下掉,咬一口,面皮层层叠叠的,中间夹着微甜的糖心,像极了童年时妈妈做的点心。
     "现在买菜真方便,手机点一点就送到小区。" 回家路上,我跟女儿念叨。"你姑爹现在基本网购买菜,直接送上门,不用自己去菜场。" 可每次点开手机 APP,看着那些修得发亮的蔬菜图片,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缺了点泥土的腥气,缺了点摊主递菜时指尖的温度,更缺了那句带着方言的 "帅哥,给你挑个最新鲜的"。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写:"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此刻手里的烧饼还剩小半块,女儿吃得满脸都是糖,我用纸巾给她擦脸时,她忽然说:"爸,下次我们还是要来这条街买菜,这里的饼子比网上买的好吃。"
     我喜欢去菜场,喜欢这条街的味道 ——市井的,烟火的,每次去都看不厌,都有眼花缭乱带来的欣喜。它让我想起童年记忆中河边的那所房子,房子里有父亲、妈妈、姐姐、表姐......
     又想起老舍笔下北平菜贩子扁担压弯时吱吱呀呀的声响,沈从文笔下猪崽的嘶喊、羊的咩咩叫声以及苗族姑娘的花幞头、大耳环,萧红故乡呼兰河畔爬上篱笆的倭瓜花,当然还有汪曾祺为读者留下的鲜活的 "草木人间"—— 沾着松针的菌子、竹篾筐中带露水的马兰头、卖蒲包肉的老人用荷叶包起春天……
     小街亦像农事课堂。卖藕的妇女教顾客如何辨认七孔藕和九孔藕,告诉他们哪种藕最粉。守着坛子的大妈传授如何将雪里蕻腌出好看的色泽。有时,我在菜摊前付完钱还会多站一会儿,就为了听听菜农们的絮叨 —— 立冬的萝卜、初夏的黄瓜、秋天的老南瓜…… 他们像聊起自家的孩子般带着深情。
     雨又下起来了,细密的雨丝打在车窗上,把窗外的菜场晕染成一幅水墨画。看着这些雨中坚守的摊位,忽然觉得,所谓宜居的城市,便是有吃惯了的烧饼、饺子,能买到沾着泥土和露水的时蔬,能听见夹杂着方言、亲切而温润的乡音。
     曾以为一个城市最大的吸引力是它的繁华、时尚、文艺。而现在,或许是到了一定年纪,吸引我更多的是,那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在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小街深处,藏着一个城市的灵魂与人们的乡愁。这样的小街充满治愈,行走其中,你就会明白:这人间啊,值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