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赣交界的幕阜山脉中段,海拔1656.7米的老鸦尖脚下,湖北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宛如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以96.6%的森林覆盖率,守护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植物多样性宝库。这片占地约200平方公里的区域,因复杂地形和特殊气候,成为华中、西南、华东植物区系的交汇点,被誉为“植物王国”。
物种基因库:2030种植物织就生态网络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内植物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根据2014-2016年保护区植物资源本底调查,记录到保护区内维管束植物187科839属2030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24科51属114种。经分析发现,九宫山的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且具有较强的过渡性特征。其种子植物区系在种水平上以华东区系成分为主,在科、属水平上受华中区系的影响强烈,同时具有较为丰富的西南成分,说明九宫山地区属于华中植物区系、西南植物区系和华东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保护价值。
珍稀植物庇护所:70种保护植物构筑生态高地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使其成为许多古老、珍稀植物的避难所。根据调查统计,九宫山现存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0种,包括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鹅掌楸等9种一级保护植物。在安坪1公顷森林监测样地内,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野生鹅掌楸群落扎根生长,与红椿、香果树等共同构成稳定的生态系统。独蒜兰、伯乐树等濒危物种在此形成天然群落,展现了保护区卓越的保护成效。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群落
红椿(Toona ciliata)群落 红椿(Toona ciliata)大树 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
科研新发现:新物种揭示生态独特性 持续的科研调查不断解锁九宫山的生态密码。近年来,科研人员陆续发现湖北羽叶报春、九宫山羽叶报春等新物种,以及白毛椴、安徽黄芩等湖北省分布新纪录植物。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区域生物名录,更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补充,凸显了保护区作为“未被解锁的植物藏宝阁”的科研价值。 湖北羽叶报春(Primula hubeiensis) 九宫山羽叶报春(Primula jiugongshanensis) 东方细辛(Asarum campaniflorum)
通讯员 张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