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砣网

搜索
查看: 5816|回复: 0
收起左侧

“哪吒”的路为什么越走越宽?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5-2-14 10: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有现象级前作打底,更有超越前作的口碑开道,《哪吒之魔童闹海》在春节档迅速破圈,以一己之力打破数十项中国电影市场纪录,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和预期。
       影片不仅在国内市场气势如虹,而且火到了海外。2月8日,《哪吒之魔童闹海》在美国洛杉矶的好莱坞TCL中国大剧院举行北美首映礼。影片还将于2月13日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上映,后续还将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见面。

       复盘《哪吒之魔童闹海》五年磨一剑的历程,就是一场中国同行“山高路远,一起攀登”的匠心征途。参与制作了《熊出没》等影片的众多公司纷纷入局,《深海》团队更是亮出底牌,以水墨粒子技术参与制作……在全国大大小小138家动画公司、超过4000名动画人员的共同托举下,影片以1900多个特效镜头、10000多个特效元素,实现了仿真基础上的超真实之美,突破文字思维的束缚,完成了一连串惊艳的视觉呈现。每支团队都贡献出自己身上最坚硬的“鳞片”,制成一件独属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万龙甲”。
     “哪吒”系列取材自中华传统文化,大致沿袭了动画电影《哪吒闹海》的基本人物和故事框架,却悄然替换了“戏核”——从反抗宿命、突破成见,到打破规则、自我实现,一个现代性成长寓言紧紧抓住了当下主流观影人群情绪价值这一刚需,使影片突破亲子圈层而把观众拓展到全年龄向。

       正如饺子导演所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主要在于作品本身,在于剧本、故事、角色等核心内容,“这些不是能外包的”。“哪吒”的燃是由内而外的,于悄然之间振荡心灵,点燃社会普遍心理预期。它的燃不仅在于剧情和人物,更蕴藏着一种流行文化创造力带来的民族自豪和文化认同。“哪吒”系列在厚重有机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底上建构新故事、新主题、新形象,在结构层面而不仅仅是元素层面,让这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故事”立得住、传得远。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到《哪吒之魔童闹海》,饺子导演所坚持的真诚敬畏与长期主义一以贯之。在总制片人王竞眼里,饺子导演既有慢工出细活的匠人之心,又有天马行空、自然清澈的童真之心。同时,整个团队“不给自己留后路”的精神和破釜沉舟式的投入,在追求快节奏的当下时代更显珍贵。
       带着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出海”的制作人冯骥相信:“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我们在“流浪地球”系列导演郭帆身上,也能看到相似的初心与恒心,在面临质疑时,郭帆总是回答“做了再说”。中国科幻电影之光,就是在这样“每一步都有意义”的信念里,积小胜为大胜。
       在这些作品的主人公的身上,个人境遇折射民族命运,个人品格显现民族精神,个人成长寓言民族进步。他们的故事来自传统,却具有现代品格,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生机勃勃、气象一新、内力充沛。他们成为时代精神的镜像,发出了时代的心声,于是突破圈层和国界,引发了强大共鸣。如今,正在向着百亿票房发起冲刺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已扬帆“出海”,中国故事能否再次惊艳世界,不仅“走出去”,更能“走进去”,人们拭目以待。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