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夜宵摊 张 凯 这两年,小城的夜宵摊点像是一茬茬新冒的芽儿,渐渐多了起来。好在它们大多集中一处,没给城市管理添什么乱子。我以前做过城管工作,对这些摊点就多了几分敏感,这是我想写它们的头一个缘由。 再就是啊,每晚我总得下楼倒一天的垃圾,总要沿着新城的路溜达溜达,走上个八千到一万步。这一路,有两个地儿我常去,大润发超市门口就是必去的一处。 超市门口简直就是个美食大杂烩,寿司、包砣、生蚝,各式各样的烧烤,一个挨一个地摆在人行道上,中间留条窄道儿,跟走在热闹的集市似的,我每次都慢悠悠地边走边瞧。 我跟一个摊主唠过,他们每天晚间五点半出摊,一直忙活到晚上十点,就这四五个钟头,一个月、一年下来,挣的钱虽说不上多,可养家糊口也基本够了,在这大环境,经济不咋景气的时候,也算是条活路。 再就是月亮湾正面入口,那块儿也有十几家小摊。大多是卖通山特产包砣,又或者饺子的,中间只夹着一家新疆人开的烧烤摊。 这地的摊儿没大润发超市门前多,但排得规规矩矩。有几家还在后头搭了小棚子,不管刮风下雨,都能让顾客有地儿坐。这儿周边环境没大润发亮堂,每个摊点就点着两盏小灯,在黑夜里忙活,人来人往的也没那边热闹,可倒多了几分自在悠闲。 有一回往回走,在新华书店门口瞅见个中年妇女摆着个小摊儿。也不知是灯没充上电,还是为了省点电,就借着旁边书店的光,在那煎饺子。锅里的饺子没几个,她一个一个翻着,动作稳稳当当。她身后有张小折叠桌,一个小姑娘坐着,就着一盏小台灯写作业。这画面一下子就戳中了我,暖乎乎的,让我打心眼里觉得有劲儿。 读沈从文的《边城》时,我就琢磨着,这些夜宵摊点说不定就是小城新的故事,就有这想写的冲动。 就像《边城》里的翠翠,这些摊主、这些食客,都在这一方天地里书写着自己的生活。从出摊收摊的时辰,到卖的吃食花样,再到每个摊主和顾客的神情动作,都像画儿似的,镶进了小城的日常里,成了小城新的精气神儿,给咱这时代的变化添了生动的注脚。 往后的日子里,他们或是她们都还会接着在这小城的故事里,热乎乎地写下去,让这烟火气永远不断......
|